Search

《不能來的人》

我講一段關於診所背後的小故事給大家聽⋯文長

  • Share this:

《不能來的人》

我講一段關於診所背後的小故事給大家聽⋯文長

3月2號我的小診所開始看診,當中好多好朋友、長官、老師、以前的老同事、同學來一起替我加油打氣,真的很開心。
這段旅途當中受到很多、很多人的幫忙,當中包括正在看文章的您,一路替我支持,我才能夠向前邁進,真的、真的衷心感謝。

當中有兩位,我很希望他們能看見我,卻不能來的人。他們就是我的父母,我想他們會很想來吧⋯⋯

而我看診的方式和態度,受到我爸爸很大的影響。我爸爸是一個普通的開業醫,在香港的屯門舊大樓,大約不到8坪大小的辦公室,在我幼稚園中班的時候,設立了一間小型診所,替附近的街坊鄰居看診、解決一些健康的問題。

我小時候下課的時候,就會去我爸爸的辦公室、躲在辦公室的一個角落,把簾子拉起來,書本攤在診療台上寫功課。(第一張照片就是我父親的辦公室)
所以小時候會觀察到爸爸對待患者的態度,總是溫溫的、慢慢地講解,大家為什麼會這麼信任他。

在香港的體制下,沒有健保,診所的醫生收費是幾乎隨意的。所以收費的差距可以非常大
面對經濟上有困難、需要幫助的患者、外籍勞工朋友等,他不太會跟患者斤斤計較收費多少,因為他曾經辛苦過。我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些書本上鼓勵,但是實際上很少人會做到的特質。

爸爸個性很刻苦耐勞,做事情很努力。這是優點、同時卻也是他的致命傷。
他突然走的那一天的早上,忍者劇烈腹痛還在工作,原來腹部主動脈瘤破裂⋯⋯好多個遺憾、好多個假如,都來不及了。真的可以體會到「愛要及時」這句話。

而我母親前陣子也因為肺腺癌上去天上陪我爸爸了,希望他們不再孤單,也不再只有一個人。希望他們能互相聊天,他們無論在生前或生後繼續是重要的夥伴、最好的工作搭檔、最好的朋友以及最重要的牽手。

第二張照片,是我以前在住院醫師的時候,向長庚醫院申請的名片,我拿到之後,第一件事情是寄去給他們。而他們一直保存著,放在他們辦公室的桌面上⋯

這張照片,是我十年前回去香港處理後事、準備清理辦公室的時候,發現爸爸桌面上這張名片,一邊流著眼淚,一邊拍下的照片。

而十年後,我好希望、好希望我現在的名片,能夠放在他們的桌上,讓他們看見。

也好希望他們能夠看看我現在的辦公室,走到我旁邊,拍拍我的肩膀,再一次叮嚀我「不要太累了、要記得照顧自己身體」

我希望我這間小診所能夠不負他們的教誨、繼續傳承我父親的衣砵,做一個好的、對得起患者、也對得起自己的醫生。

多希望他們能夠來

徐嘉賢診所-黑眼圈奶爸Dr.徐嘉賢醫師
07 361 3338
https://goo.gl/maps/GvphRtRkpbMsbffg8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